案例研究詳解翻譯-中英
Bromley認為,一個好的案例研究必須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報告要真實詳盡:每個事實都要用合理的論據(jù)佐證,不要用任何修辭或特殊方法。
2. 目的和目標必須清楚詳細地列些出來。
3. 報告中要包括目的和目標達到的程度。比如當信息不通時要主動承認。
4. 搜錄檢查信息,探查一致和不一致之處,有好的與參與者進行溝通來減少意外偏差或誤解,這些都需要時間,必須讓人專門來解決
涉及到深層情感問題。
5. 這個研究必須涉及生態(tài)情境,情境人類描述中的情境部分以及個人成分。
6. 這個報告應該目標清晰明確,文字淺顯易懂,包含大量證據(jù)和論據(jù)。D’Aunno,Klein和Susskind所引用的一個案例研究的例子引起了廣
泛關注,因為這個案例的主題是“家庭-幼兒園”的關系---這是一個中間層次系統(tǒng)的重要案例,利用了Bronfenbrenner的理論。目標是研究孩子上
學對家庭的影響。來自46個家庭的45個母親和9個父親參加了實驗。研究方法包括每周一次的小組討論。討論的主題是孩子新入學后的情況。
每組由6到10名家長和兩名研究人員(一名作為旁聽者,一名作為主持,引導討論進行)組成。數(shù)據(jù)包括小組討論的逐字記錄,旁聽者筆記和
話題的順序,話題的發(fā)起者和參與討論組,小組討論熱烈程度以及每次討論中五到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次數(shù)(Klein 和Ross,1960.被D’Aunno, Klein
和Susskind引用)。這個實驗結果將用來構建家長應對新學期的模式,通過幫助家庭應對角色轉換引起的焦慮,克服適應學校的問題,從而加
強了家庭和學校的合作。
第二個例子包括一個小型志愿(非官方)組織,位于英格蘭南部某鎮(zhèn),主要幫助人們解決飲酒問題。這個機構1975年開始運行,1987年關閉
。而本書作者被要求做一份導致其倒閉原因的調查報告。最后的報告是基于與14名知情者的談話以及被完整保存著的詳細地執(zhí)委會記錄
(Orford,1988)。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就可截取一部分有用信息,拼湊起來就不難解釋這個小型組織失敗的原因。組織運行伊始就存在緊張態(tài)勢,
造成這種態(tài)勢有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觀點的差異,一方認為機構是起支援作用(主要是執(zhí)委里“專業(yè)”人士而另一方認為起到建議作用)。第
二點是所擔任任務量與缺乏資金而需減少任務量的矛盾。后來又加入了一些緊張因素,那就是與官方組織間的矛盾。當?shù)氐墓俜浇M織開始為相
同服務群體提供相同幫助,而且這個小型機構也沒有得到期盼已久的資金援助,這使他們更加沮喪。機構運行的最后一年充滿了沮喪和絕望之
情。這個機構里最主要的雇員成為了替罪羊,極其絕望和精疲力竭。這樣的長期緊張局勢和不斷的負面影響的雙重危機可能是倒閉的機構的主
要特點。
案例研究方法是“表意方法”的一個實例,研究是單個人體(人類,機構和社區(qū));不僅是用特定手法比較他們的不同地位,而是對每個個體進行
內部描述和分析。但是D’Aunno, Klein和Susskind和Mitchell認為通過實施案例系列研究和相互比較,我們可以建立學說,可以詳細分析典型和不
常見案例并增進普遍認識。同樣的理由可用來支持行為研究也是一種科學方法(詳見第9章)。案例研究的長處在于它詳細地描述了情境,并
且它是知識集合的導入方法。(D’Aunno, Klein和Susskind,1985)。正如Bromley所說,案例研究并不是
專門考慮某個個人。。。個案只能通過普遍概念框架加以描述和分析。。。案例研究最大的科學價值在于它的概念結構。。。缺少概念結構的
案例研究就失去了它們主要的科學和專業(yè)目標。(pp,6,295)
2013.9.16